异丙肌苷(Isoprinosine)是由肌苷和二甲胺基异丙醇-对乙酰胺基苯甲酸盐以1:3比例合成的药物。1988年在日本上市,先后陆续在美国,意大利等国上市。20多年来,国内外对其药理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药理作用] 本品为一种抗病毒药,除由于其直接的抗病毒作用外,也与其免疫增强作用相关,主要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此外,其可增强有比分裂因子所致的增殖,增加抗体的生成,并增加淋巴激活因子的生成。 一、抗病毒作用 异丙肌苷主要通过间接提高宿主免疫功能起抗病毒作用,但不能排除某些直接作用。在病毒感染期间T淋巴细胞功能有所降低,异丙肌苷能使免疫抑制状态得到恢复,在感染细胞内抑制病毒RNA的合成,此外能增强干扰素的作用。在细胞培养中能抑制DNA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牛痘病毒),RNA病毒(鼻病毒、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的繁殖。 二、免疫调节功能 1. 多项研究表明,异丙肌苷的抗病毒、抗肿瘤作用是基于其免疫调节功能。异丙肌苷对静止的淋巴细胞无作用,但可以增强有丝分裂原、抗原、淋巴因子等触发的免疫反应,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是T细胞分化的诱导和有丝分裂原所致淋巴细胞分化反应的协同剂。同时,异丙肌苷还可通过对巨噬细胞和TH细胞的作用促进B淋巴细胞的分化,促进抗体产生。在环磷酰胺所致免疫缺陷的动物体内,异丙肌苷有促进淋巴细胞分化增殖的作用。Jachobsen等认为异丙肌苷通过增强单核细胞对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而提高其对分裂原等的反应,而Binderup等则认为这种作用是直接作用,不需要单核细胞的介导;Pasino等发现即使是先给药再与分裂原共同培养也会出现淋巴细胞反应性的提高,并认为异丙肌苷的内部成分可以引起细胞内环核苷酸,可能是cGMP的水平的升高而发挥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