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 本病主要是由猫背肛螨寄生于猫的皮内而引起的寄生虫病。 【症状】 本病主要发生在猫的耳、面部、眼睑和颈部等。患部剧烈瘙痒,脱毛,皮肤发红,有疹状小结,表面有黄色痂皮,严重时皮肤增厚,龟裂。有时病变部位继发细菌感染而化脓。 【治疗】 事先应将患部及其周围的被毛剪去,然后将痂块浸软去痂。除掉痂皮可涂钾肥皂、10%煤焦油甘油液;煤酚甘油或石炭酸甘油等;或痂皮软化后(12~24小时),用温肥肥皂溶液洗净,然后用0.5%敌百虫液,擦洗患部,隔7天重复治疗一两次;或用石硫合剂涂擦患部(生石灰160g,硫磺240g,水360m1。先用适量水倒人生石灰中,搅拌成稀粥状,然后加入硫磺混合搅拌。一面加热,一面逐渐加水,倒完水后再煮沸l~2小时,呈琥珀色取出澄清即成);或用苯甲酸苄酯,每天或每隔3天充分涂擦患部;或用康涅克斯涂于患部。据报道,灰黄霉素可成功地用作全身性治疗。 【病原】 本病是由猫耳痒螨寄生于猫耳的皮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症状】 病猫烦躁不安,摇头,奇痒,常用爪抓搔痒处,耳发炎 、出现血肿或出现过敏反应,有渗出液流出,在外耳道可见厚棕黑色痂皮。 【治疗】 把刺激性小的油如矿物油或耳垢溶解剂(油酸三乙基对苯烯基苯酚多肤冷凝物10%、氯乙醇0.5%、丙二醇89.5%,混匀)注入耳道内,接着轻轻按摩以助清洁,可杀死许多螨。在清洁过程中用金属环清除紧贴在鼓膜上的大量渗出物。清洁后应用杀螨剂:康涅克斯(氯仿7.5%,鱼藤酮0.12%、色藤属的其他乙醚抽提物0.38%、无效配料92%,混匀)1份与矿物油3份混合,作为滴剂滴入耳外或用棉签涂搽,每3天一次;酞酸二甲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24%、棉籽油76%)1~2m1,注入耳道内并轻揉之,也可敷药于耳壳和脚,每3~4天一次,直至痊愈;保护型油基质溶液(间苯二酚5%、氧化锌4%、炉甘石2%、杜松油1%、纯木醋酸0.4%、氢氧化锌8%)滴注入耳道内,每天1次。严重病例,应每天用杀寄生虫药粉或药浴来处理犬的全身以杀死不在外耳道内的螨。若存在炎症病变,应在炎症部位涂抹氢化可的松新霉素软膏或用杀药液(每毫升含噻苯唑40mg、硫酸新霉素3.2mg、地塞米松lmg)5~15滴注入耳道内,直到炎症消退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