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轮状病毒感染(rotavirus infection of canine)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幼犬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腹泻、脱水为特征。成年动物感染后,多呈隐性经过。 本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许多国家有本病的报道。 一、病原 犬轮状病毒(Canine rotavirus)属于呼肠病毒科(Reoviridae)轮状病毒属(Rotavirus)成员,各成员间通常具有宿主特异性。轮状病毒有两种抗原,一种为群特异性抗原,存在于内层衣壳,为各种动物轮状病毒所共有,属共同抗原:另一种为型特异性抗原,存在于外层衣壳,也与一定的RNA基因组片段有关。不同群间无任何血清学交叉反应,同群不同型间有部分交叉中和反应。从不同种动物分离的病毒,不出现明显的交叉中和反应,可用中和试验和ELISA阻断试验加以区别。 已知轮状病毒仅有极少数毒株能在体外细胞培养中生长,多数病毒粒子(约90%)缺乏感染性,经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可使其感染增强。 轮状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有的病毒株在室温条件下,可存活4个月之久。粪便中的病毒在18~20℃条件下,至少生存7~9个月。加热60℃经30分钟仍存活,但63℃经30分钟可被灭活。在1摩尔/升氯化镁溶液中,加热至50℃能破坏其传染性,但在有硫酸镁存在时稳定。 用1%高锰酸钾、来苏儿、碘酊、碳酸钠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处理病毒,经6分钟仍存活,也不能被5-碘-2-脱氧尿苷所抑制。0.01%碘、1%次氯酸钠和70%酒精可将病毒灭活。 二、流行病学 轮状病毒感染通常以突然发生和迅速传播的方式在动物群中广泛流行,常呈地方流行性。患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带毒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肠道内,随粪便排出体外。病愈动物至少在3周内仍持续随粪便排毒,污染环境、垫草、、饲料和饮水。易感动物主要通过接触被感染动物和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和环境,经消化道途径传染。轮状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幼龄动物,特别是10~45日龄之间的幼龄犬。成年犬常呈隐性经过。 本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的流行高峰。我国东北以10~11月,其他地区为10~12月多发。 三、症状与病理变化 患病幼犬体温偏高,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呈现胃肠炎症状,严重腹泻,粪便水样,并混有黏液,可持续8-10天,呈现脱水,体况下降。 肠内容物稀薄,小肠黏膜呈条状或弥漫性出血,容易脱落。肠管胀满,肠壁菲薄,肠管内充满灰黄色或灰黑色液状物。组织学检查见小肠绒毛萎缩、变短,上皮细胞脱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