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表现精神萎顿,绒毛松乱,两翅下垂,缩头颈,闭眼昏睡,不愿走动 , 拥挤在一起。病初,食欲减少,而后停食,多数出现软嗉囊症状,同时腹泻,排稀薄如白色浆糊状粪便,致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有的因粪便干结封住肛门周围,由于肛门周围炎症引起疼痛,故常发出尖锐的叫声,最后因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而死亡。
禽伤寒:潜伏期一般为 4-5 天。本病常发生于中鸡、成年鸡和火鸡。在年龄较大的鸡和成年鸡,急性经过者突然停食、精神萎顿、排黄绿色稀粪、羽毛松乱、冠和肉髯苍白而皱缩。体温上升 1 -3 ℃ ,病鸡可迅速死亡,但通常在5-10 天死亡。病死率在雏鸡与成年鸡都有差异,一般为 10-50% 或更高些。雏鸡和雏鸭发病时,其症状与鸡白痢相似。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鸡,鸭、鹌鹑、野鸡等也可感染。主要危害3月龄以上的成年鸡,雏鸡感染时症状与鸡白痢相似。主要的传播途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鸡或污染的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水平传播。本病发生无季节性,但以春、冬两季多发.
临床特征:1.雏鸡:症状与鸡白痢相似。种蛋污染重时,死胚和死雏明显增多。病雏表现嗜睡,生长不良,食欲下降,肛门周围粘有白色粪便,有时呼吸困难。
2.成年鸡:精神萎顿,羽毛松乱,鸡冠萎缩、苍白,腹泻,粪便黄绿色,急性病例7天左右死亡。
禽副伤寒:家禽和人的共患病,对人引起食物中毒,广义称为副伤寒
表现嗜眠呆立、垂头闭眼、两翅下垂、羽毛松乱、显著厌食、饮水增加、水样下痢、肛门粘有粪便,怕冷而靠近热源处或相互拥挤。病程约 1-4 天。雏鸭感染本病常见颤抖、喘息及眼睑肿胀等症状,常猝然倒地而死,故有“猝倒病”之称。
流行病学:大多数种类的温血和冷血动物都可发生副伤寒感染。在家禽中,副伤寒感染最常见于鸡和火鸡。常在孵化后两周之内感染发病,6~10天达最高峰。呈地方流行性,病死率从很低到10%~20%不等,严重者高达80%以上。1月龄以上的家禽有较强的抵抗力,一般不引起死亡。成年禽往往不表现临诊症状。火鸡的副伤寒感染,可偶尔经卵巢直接传递,卵感染率低。鸡经卵巢直接传递并不常见,在产蛋过程中蛋壳被粪便污染或在产出后被污染,对该病的传播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感染鸡的粪便是最常见的病菌来源。
临床症状幼禽:经带菌卵感染或出壳雏禽在孵化器感染病菌,常呈败血症经过,往往不显任何症状迅速死亡。年龄较大的幼禽则常取亚急性经过。各种幼禽副伤寒的症状大致相似,主要表现如下:嗜眠呆立,垂头闭眼,两翼下垂,羽毛松乱,显著厌食,饮水增加,水泄样下痢,肛门粘有粪便,怕冷而靠近热源处或相互拥挤。呼吸症状不常见到。雏鸭感染该病常见颤抖、喘息及眼睑浮肿等症状。常猝然倒地而死,故有“猝倒病”之称。
成年禽:在自然情况下,一般为慢性带菌者,常不出现症状。病菌存在于内脏器官和肠道中。急性病例罕见,有时可出现水泄样下痢、精神沉郁、倦怠、两翅下垂、羽毛松乱等症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