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养殖,想省钱,下载我!
35941严选APP 下载
看图说病
猪的感染性链球菌病
 
概述: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其中猪是主要传染源。该病在人类中不常见,但普遍易感,主要表现为发热和严重的毒血症状。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但部分患者会留下后遗症。
详细内容:
猪链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呈链状排列,无鞭毛,不运动,不形成芽胞,但有荚膜。为兼性厌氧菌,但在无氧时溶血明显,培养最适温度为37℃。菌落细小,直径1~2mm,透明、发亮、光滑、圆形、边缘整齐,在液体培养中呈链状。到目前为止,共有35个血清型(1~34,1/2型),最常见的致病血清型为2型。猪链球菌常污染环境,可在粪、灰尘及水中存活较长时间。该菌在60℃水中可存活10分钟,50℃为2小时。在4℃的动物尸体中可存活6周;0℃时灰尘中的细菌可存活1个月,粪中则为3个月;25℃时在灰尘和粪中则只能存活24小时及8天。苍蝇携带猪链球菌2型至少长达5天,污染食物可长达4天。猪链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包括荚膜多糖、溶菌酶释放蛋白、细胞外因子以及溶血素等。 其中溶菌酶释放蛋白及细胞外蛋白因子是猪链球菌2型的两种重要毒力因子。 发病机制:猪是主要传染源,尤其是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羊、马、鹿、鸟、家禽(如鸭、鸡)等。猪体内猪链球菌的带菌率约为20%-40%左右,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疾病。如果细菌产生毒力变异,引起猪发病,病死猪体内的细菌和毒素再传染给人类,引起人发病。到目前为止未发现人作为传染源引起人发病。 猪链球菌的自然感染部位是猪的上呼吸道(特别是扁桃体和鼻腔)、生殖道、消化道。主要是通过开放性伤口传播,如人皮肤或粘膜的创口接触病死猪的血液和体液引起发病,所以屠夫、屠场工发病率比较高。在部分患者因吃了不洁的凉拌病/死猪肉或吃生的猪肉丸子、洗切加工处理病/死猪肉引起发病,加工冷冻猪肉也可引起散发病例。部分患者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在猪与猪之间通过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但还没有证据提示通过猪呼吸道传播人。 人发生猪链球菌病的机制目前未完全阐明,关于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发病机理研究甚少。 猪链球菌病的发生与猪的免疫状态、环境因素、致病菌株的毒力有关[1]。引起脑膜炎、败血症以及关节炎综合征的猪链球菌则需要增加细菌侵袭力的毒力因子.包括荚膜多糖(CPS)、溶菌酶释放蛋白(MRP)、细胞外因子(EF)以及溶血素(SLY)。猪链球菌2型无荚膜突变株和不明血清型(NT)猪链球菌表现出很强的黏附力和侵袭力。研究表明猪链球菌2型能诱导人单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IL-6、IL-8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MCP-1),这些细胞因子能引起全身性炎性反应。猪链球菌2型的荚膜脂多糖与细菌的粘附和侵袭有关,具有荚膜的菌株能抵抗吞噬,因此荚膜脂多糖在致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导致机体对猪链球菌吞噬作用下降。 当细菌从扁桃体进入血液,被单核细胞吞噬后,通过脉络膜丛到脑脊液内,激发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毒素,从而导致血液和脑脊液内的炎性细胞浸润。猪链球菌性肺炎的发病机理可能由于细菌通过呼吸道,大量定居繁殖,产生毒素和各种蛋白酶、溶血毒素等引起细胞溶解,导致上皮细胞屏障的破坏,引起肺部感染,同时有利于病原体侵入血流和在全身播散。此外,细胞因子、毒素作用引起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增加,导致脑水肿发生,使颅内压力增高和脑血流阻断。 猪链球菌从伤口直接感染后,细菌在机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血源性感染,导致败血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此种情况与普通细菌所致败血症类似。 病理变化主要累及全身多个器官。败血症时全身脏器往往会出现充血或出血现象。部分表现为脑膜炎的病猪可见脑脊膜、淋巴结及肺发生充血。脑膜炎最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中性粒细胞的弥漫性浸润,脑脊膜和脉络丛的纤维蛋白渗出、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肺脏常呈实质性病变,包括纤维素出血性和间质纤维素性肺炎、纤维素性或化脓性支气管肺炎,肺泡出血,小叶间肺气肿以及纤维素化脓性胸膜炎。心脏损害包括纤维蛋白性化脓性心包炎、机械性心瓣膜心内膜炎、出血性心肌炎。组织病理学变化为心肌发生点状或片状弥漫性出血或坏死、纤维蛋白化脓性液化。心包液中常含有嗜酸性粒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具有大量的纤维蛋白。 以上是猪感染链球菌后发病的机制,人感染猪链球菌后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不是和猪一样,或者有什么差别,现在研究很少或缺如。 疾病表现: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为4小时~7天,在屠宰或处理病/死猪后1~2天内或进食病/死猪肉后2~3天,最长7天突起畏寒和发热,多为高热、伴全身不适、头痛、身痛。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出血点、淤点、淤斑如图1(A.B.C)。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很快出现休克。人感染猪链球菌后,视细菌侵入部位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分为四种类型。 (一) 普通型 起病较急,畏寒、发热伴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身痛、肌肉酸痛、腹痛、腹泻,体温多在38℃ 以上,高则可达40℃ ,头昏、乏力明显,但患者无休克、昏迷和脑膜炎的表现。 (二) 脑膜炎型或脑膜脑炎型 该型为最常见临床类型。起病急,发热、畏寒、全身不适、乏力、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常为喷射性呕吐),重者可出现昏迷。患者常在发热后出现明显头痛,伴呕吐和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脑炎型患者常伴有听力障碍(30%左右或更高),多数为听力减退,少数患者可失听。部分患者可有周围性面瘫和复视。脑膜炎患者常伴口唇疱疹,部分患者发生化脓性关节炎,少数发生葡萄膜炎、眼内炎等。 (三) 休克型 患者起病很急,常发生于屠宰病/死猪且手部皮肤有破损的人,多在屠宰后1 天内发病,快者2~3小时,慢者13~16小时。表现为急起畏寒或寒颤、高热,数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心慌、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发冷、面色青灰、口唇发绀、头昏或意识改变、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少尿等休克表现(即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病情进展快,很快转入多器官衰竭,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力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急性肾衰等。部分患者肢体远端皮肤有出血点、淤点、淤斑,面部、四肢常见。 该型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个别经抢救成功者多留有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不全的表现。 (四) 混合型 同时具有脑膜炎型和休克型的表现。往往见于休克型经抢救治疗后休克改变,存活到1天以上,出现脑膜炎并同时伴有其它脏器损害的表现。 其它少见的感染类型有感染性心内膜炎、关节炎、肺炎或支气管肺炎。
注意事项:
(一)控制传染源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掌握猪链球菌的流行病学资料,对防治有积极的作用,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有效的预防是不宰杀和食用病/死猪肉,对病/死猪应作焚烧后深埋处理,也是防止自然灾害后发生疫情最有效的措施。 (二)切断传播途径 提倡在处理猪肉或猪肉加工过程中戴手套以预防猪链球菌感染,对疫点和疫区做好消毒工作,对猪舍和病家的地面、墙壁、门窗、门拉手等,可用含1% 有效氯的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喷洒或擦拭消毒对病/死猪家庭的环境应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三)保护易感人群 对猪链球菌病进行宣传教育,使生猪宰杀和加工人员认识到接触病、死猪的危害,并做好自身防护。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因此尚不能对人进行免疫预防。
关注此文的人还关注了
 
 
黄芪颗粒
固元素-养殖常备保肝
肠菌痢安-止痢润肠
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
脱霉先锋
肥美嘉
相关文章
 
春季养猪重点常见传染病如
猪类
猪病了,打针却死亡的更多
猪类
母猪不发情,正确的做法应
猪类
初乳对预防仔猪腹泻好处有
猪类
口蹄疫疾病的防治策略简析
猪类
母猪产后发烧不吃的问题
猪类
猪副伤寒夏季常见传染病
猪类
当前农村育肥猪猪瘟发病原
猪类
 
品 牌 推 荐
西嘉研
 
猪用
禽用
 
牛羊
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