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特点:本病多发生于断奶后的肥胖幼猪,以4~5月份和9—10月份较为多见,特别是气候突变和阴雨后多发。据观察,水肿病多发生在饲料比较单一而缺乏矿物质(主要为硒)和维生素(B族及E)的猪群。
临床特征 :1)神经症状:盲目行走或转圈,共济失调,口吐白沫,叫声嘶哑,进而倒地抽搐,四肢呈游泳状,逐渐发生后躯麻痹,卧地不起,在昏迷状态中死亡。 2)体温在病初可能升高,很快降至常温或偏低。 3)水肿:眼睑或结膜及其它部位水肿。病程数小时至1~2天。
病理变化:全身多处组织水肿、特别是胃壁粘膜水肿(图版2)是本病的特征。胃壁粘膜水肿多见于胃大弯和贲门部。水肿发生在胃的肌肉和粘膜层之间,切面流出无色或混有血液而呈茶色的渗出液,或呈胶冻状。水肿部的厚度不一致,薄者仅能察见,厚者可达3cm左右,面积3.3cm2至9.9~13.2cm2。大肠肠系膜水肿(图版3),结肠肠系膜胶冻状水肿(图版4)亦很常见。此外,大肠壁、全身淋巴结、眼睑和头颈部皮下亦有不同程度的水肿。除了水肿的病变外,胃底和小肠粘膜、淋巴结等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心包、胸腔和腹腔有程度不等的积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