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原
禽霍乱的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本菌为卵圆形的短小杆菌,少数近于球形,长约0.6~2.5?m,宽约0.2~0.4?m。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呈单个或成对存在。在组织、血液和新分离培养物中的菌体呈明显的两极着色,许多血清型菌株有荚膜,用美蓝、瑞氏染色均可着色。人工培养后及弱毒株,荚膜不明显或消失。
巴氏杆菌为需氧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可生长,37℃培养18~24h,可见灰白色、半透明、光滑、湿润、隆起、边缘整齐的露滴状小菌落,直径约1~2mm。本菌在鲜血琼脂、血清琼脂或马丁琼脂平皿上培养,生长良好,不溶血。在肉汤中培养时,初期呈均匀混浊,24h后上清清亮,管底有灰白色絮状沉淀,轻摇时呈絮状上升。该菌可利用果糖、甘露糖、蔗糖、产酸不产气;不能利用肌醇、鼠李糖、乳糖;靛基质、过氧化氢酶、氧化酶和硝酸盐还原阳性,尿素酶阴性,不液化明胶。
新分离的细菌接种在马丁琼脂平皿上,通过45度折光观察,可见菌落有荧光,菌落呈桔红色带金光,边缘有乳白色光带,菌落结构细致,边缘整齐,称为Fo型菌落,对鸡等禽类的致病力强;另一类菌落呈蓝绿色而带金光,边缘有红黄色光带,称为Fg菌落,对鸡等禽类致病力较弱。
巴氏杆菌对各种理化因素和消毒药的抵抗力不强。在直射阳光和干燥条件下,很快死亡;对热敏感,加热56℃ 15min、60℃ lOmin可被杀死;密封试管内的肉汤培养物,在室温下可存活2年,但在2~4℃冰箱中只能存活1年,在-30℃低温条件下可保存较长时间;巴氏杆菌在粪中可存活1个月,尸体中可存活1~3个月。对酸、碱及兽医上常用的消毒药很敏感,5%~10%生石灰水、1%漂白粉溶液、1%火碱、3%~5%石炭酸、3%来苏尔、0.1%过氧乙酸和70%酒精等均可在短时间将其杀死。
本菌对大多数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及其他抗菌药物敏感,可用于防治本病。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由数小时到2~5天。根据病程长短,临诊上一般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1.最急性型常发生于本病的流行初期,特别是成年高产蛋鸡最容易发生。病鸡常无明显症状,突然倒地,双翼扑动几下就死亡。
2.急性型大多数病例为急性经过,主要表现为精神不好,羽毛松乱,缩颈闭眼,翅膀下垂,不爱动,离群呆立。呼吸急促,鼻和口中流出混有泡沫的粘液,常有剧烈腹泻,粪便灰黄色或绿色,病鸡体温升高到43~44℃,食欲废绝,喜欢喝水,鸡冠和肉髯发绀呈黑紫色,肉髯常发生水肿,发热和疼痛。发病鸡群产蛋量减少或停止。发病后1~3天死亡。
3.慢性型多发于流行的后期或由急性病例转来,或由毒力较弱的菌株引起。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冠髯苍白,有的发生水肿,变硬,出现干酪样变化,甚至坏死脱落。关节发炎,肿大,跛行,切开肿大的关节时见有干酪样物。少数病例病变可发生在耳部或头部,引起歪颈,有时可见鼻窦肿大,鼻腔分泌物增多,分泌物有特殊臭味。有的慢性病鸡长期拉稀,病程可延长到几周,鸡群产蛋量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