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病因是由于日粮内锰缺乏而引起。玉米和大麦含锰量最低。在低锰土壤生长的植物含锰量也低。一般家禽日粮中含锰需要量为4×10-5~6×10-5。然而。不同种、品种的家禽对锰的需要量也有较大的差异。重型品种比轻型的需要量要多。其次,锰缺乏也可能是由于机体对锰的吸收发生障碍所致。已确证,饲料中钙、磷、铁以及植酸盐含量过多,可影响机体对锰的吸收、利用。高磷酸钙的日粮会加重禽类锰的缺乏,由于锰被固体的矿物质吸附而造成可溶性锰减少所致。家禽患球虫病等胃肠道疾病时,也妨碍对锰的吸收利用。关养的密集条件等也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发病机制
锰是许多酶的激活剂,如碱性磷酸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肠肽酶、胆碱酯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羧化酶、精氨酸酶、ATP酶等。现在又发现锰对多糖聚合酶、半乳糖转移酶、依赖RNA的DNA聚合酶,二羟甲戊酸激酶均有激活作用。缺锰时这些酶活性下降,影响家禽的生长和骨骼发育。
锰是骨质生成中合成硫酸软骨素有关的粘多糖聚合酶和半乳糖转移酶激活剂,从而使骨骼组织正常生长。另外,因锰只能激活碱性磷酸酶,从而使焦磷酸盐水解,便于骨盐沉着。因此缺锰时,可见鸡雏软骨发育不良,腿翅等骨均变短粗。
锰离子与带负电荷DNA上磷酸基团结合产生电稳定作用,从而稳定了DNA的二级结构。这样锰通过加速DNA的合成,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因此缺锰时家禽生长缓慢。
锰离子又是合成胆固醇的关键步骤二羟甲戊酸激酶的激活剂,性激素的合成原料是胆固醇。因此锰缺乏时影响性激素的合成,雄禽则出现性欲丧失,睾丸退化等;雌禽蛋的孵化率显著降低,以及胚胎营养不良的疾病等。
临床症状
病幼禽的特征症状是生长停滞,骨短粗症。胫-跗关节增大,胫骨下端和跖骨上端弯曲扭转,使腓肠肌腱从跗关节的骨槽中滑出而呈现脱腱症状。病禽腿部变弯曲或扭曲,腿关节扁平而无法支持体重,将身体压在跗关节上。严重病例多因不能行动无法采食而饿死。
成年母鸡产的蛋孵化率显著下降,鸡胚大多数在快要出壳时死亡。胚胎躯体短小,骨骼发育不良,翅短,腿短而粗,头呈圆球样,喙短弯呈特征性的“鹦鹉嘴”。此鸡胚为短肢性营养不良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