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特点 该病无论是蛋鸡还是地上平养或网上平养的肉鸡都普遍存在,多发于15~90日龄,其他日龄也可以发生,但程度较轻、发病的数量较少。最早可发生于7~10日龄。一般来讲,地上平养的鸡发病早些,网上或笼养的鸡发病晚一些。密度过大、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的鸡群症状也较严重,治疗效果较差。同时,饲料营养越丰富,发病率越高,症状也越严重,品质较低的饲料相对发病率较低。该病发生较严重的鸡群,猝死症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先兴奋不安后瘫痪、衰竭死亡的鸡明显增多。主要临床症状:鸡肠毒综合征的初期,鸡群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精神正常、采食正常、死亡率也在正常范围内,但是鸡粪便变稀、不成形、粪中含有没消化的饲料,随着时间的延长,采食量下降,增重减慢或体重下降,粪便变稀,粪中带有未消化的饲料,颜色变为浅黄色、黄白色或鱼肠子样粪便,不成堆,比正常的鸡粪所占面积大,同时,排胡萝卜样粪便,粪便中出现凝固血块。当鸡群中多数鸡出现此种粪便之后2~3天,鸡群的采食量下降10%~20%,有的鸡群采食量可下降30%以上,个别鸡扭头、疯跑,死亡鸡只出现角弓反张。此时如果得不到确实治疗,会导致严重损失。主要病变:在发病的早期,十二指肠及空肠的卵黄蒂之前的部分黏膜增厚,颜色变浅、呈现灰白色,像一层厚厚的麸皮、极易剥离,肠黏膜增厚的同时,肠壁也增厚、肠腔空虚、内容物较少。有的肠腔内没有内容物,有的内容物为尚未消化的饲料。该病发展到中后期,肠壁变薄,黏膜脱落,肠内容物呈蛋清样,盲肠肿胀充满红色黏液。个别鸡群表现的特别严重,肠黏膜几乎完全脱落崩解、肠壁变薄,肠内容物呈血色蛋清样或黏脓、柿子样,盲肠肿胀内含暗红色栓子。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病理变化。主要病因及分析: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引起鸡肠毒综合征的病因不是单一的小肠球虫感染、细菌性肠炎,也不是一般的消化不良,它是由多病因导致的一种综合征。通过实验室诊断,主要病因有小肠球虫、盲肠球虫、盲肠性肝炎、溃疡性肠炎、肠源性大肠杆菌病之间的相互混合感染。1.该病病因是多方面的,决不是单一的小肠球虫感染,但小肠球虫的感染是其主要的病因之一。众所周知,有养鸡的地方都有球虫的存在,只是由于环境条件、管理水平和预防水平不同而已,这就是球虫存在的普遍性。鸡群之所以多发于30~80日龄,主要是因为,球虫多次在鸡体和环境中完成其生活史,此时蛋鸡多转群,应激较大;而肉鸡的垫料和粪便中的卵囊数量明显增多,导致此阶段球虫的严重感染,特别是巨型艾美尔球虫、堆型艾美尔球虫和毒害艾美尔球虫严重感染是导致该病的原发性病因。由于小肠球虫在肠黏膜上大量生长繁殖、导致肠黏膜增厚,严重脱落及出血等病变、几乎使饲料不能被消化吸收,同时,对水分的吸收也明显减少,尽管鸡大量饮水,也会引起脱水现象。这是引起肉鸡粪便变稀,粪中带有未消化饲料的原因之一。2.在球虫感染的过程中,球虫在肠黏膜细胞里快速裂殖生殖,因球虫的大量增殖需要消耗宿主细胞的大量氧,导致小肠黏膜组织产生大量乳酸,使得肉鸡肠腔内pH值严重降低。由于肠道pH值的改变,肠道菌群发生改变,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大量繁殖,特别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夹膜杆菌等趁机大量繁殖,球虫与有害菌相互协同,加强了致病性。肠道内容物pH值的下降,会使各种消化酶的消化能力下降,饲料消化不良。另外,pH值的下降,会刺激肠道黏膜,使肠的蠕动加快加强,消化液排出增多,但是饲料通过消化道的时间缩短,消化时间减少,导致饲料消化不良。由于肠的蠕动加快加强,胆囊分泌的胆汁迅速从肠道排出,与未消化的饲料混合在一起,形成该综合征的特征性粪便??略带浅黄色的粪便。3.饲料中维生素、能量和蛋白质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饲料营养越丰富,发病率越高,症状也越严重,品质较低的饲料相对发病率较低。这是因为,在球虫与细菌的混合感染中,大量的能量、蛋白质和部分维生素促进二者大量繁殖,加重症状。4.在该综合征发生的过程中,球虫和细菌在肠黏膜和肠腔内大量生长繁殖、导致肠黏膜增厚,严重脱落及出血等,导致消化不良,肠道出现吸收障碍,对电解质、水分的吸收减少。同时,由于大量的肠黏膜细胞迅速破坏,消化液排出增多,使电解质、水分大量丢失,出现生理生化障碍,特别是钾离子的大量丢失,会导致心脏的兴奋性过度增强,导致鸡猝死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多。5.自体中毒,在发病的过程中,大量的肠上皮细胞破裂,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腐败分解,以及虫体死亡、崩解等产生大量有毒物质,被机体吸收后发生自体中毒。从而在临床上出现先兴奋不安、扭头、后瘫软昏迷衰竭死亡,具有角弓反张的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