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刺线虫病,又称盲肠虫病,是由异刺科鸡异刺线虫寄生在鸡、火鸡、鸭、鹅的盲肠内引起的。该虫细线状,淡黄白色,雄虫长7—13毫米,雌虫长10—15毫米。其生活史为直接发育,不需中间宿主,鹅吃进虫卵后感染,幼虫移至盲肠先钻入粘膜内发育,然后重返肠腔发育为成虫。该虫在国内分布甚广,各地都有发生,造成很大危害。
患鹅表现食欲下降、消瘦、贫血、腹泻、产蛋量下降;雏鹅发育受阻,衰弱致死。剖检可见盲肠的炎症和结节。对本病的诊断需粪检,发现虫卵;或剖检病尸,找到虫体才可确诊。对本病的防治除粪便堆积发酵,保持鹅舍卫生外,主要是药物防治。可选用:吩噻嗪,按0.5—1克/千克体重做成丸剂投服,给药前绝食6—12小时;左旋咪唑,按25—30毫克/千克体重混饲或饮水;丙硫咪唑,按4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
鹅裂口线虫病
本病是由裂口科裂口线虫寄生于鹅胃内引起的。虫体淡红色细长,雄虫长10—17毫米,雌虫长12—24毫米。虫卵在外界孵化为幼虫后,幼虫爬到牧草上被鹅吞食而感染,也可经皮肤感染。幼虫先在腺胃内停留几天,然后钻入肌胃粘膜发育为成虫。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雏鹅感染后死亡率很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