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体比翼线虫有许多种类,我国国内发现的感染鹅的比翼线虫为气管比翼线虫,属比翼科比翼属。
虫体形态 比翼线虫虫体为红色,头大呈半球状,口囊宽阔呈杯状,基底部有三角形齿。雌虫比雄虫大,雌虫长9~26毫米,雄虫2~4毫米。雌雄交合,雄虫以其交合伞附着于雌虫体前部的阴门部,与雌虫共同构成丫字形,所以又称之为“杈子虫”的。虫卵 比翼线虫的虫卵为不规则椭圆形,大小为78~110微米×43~46微米,两端有透明的“栓塞”样的厚卵盖,卵内有16个胚细胞。卵壳薄而光滑,两端构造。寄生于鹅气管腔内而引起的。
抵抗力 感染性幼虫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而卵在土壤中可以生存8~9个月,在蚯蚓体内可保持感染力达4年以上。
生活史 :比翼线虫属直接发育型寄生虫。雌虫在气管内产卵,虫卵随气管黏液外排到口腔,被咽入消化道后,随粪便排到外界。也有被咳出者。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幼虫在卵壳内发育成为感染性虫卵。,也可孵出感染性幼虫(三期幼虫)。鹅吞食了感染性的虫卵或幼虫,而被感染。感染性虫卵或幼虫也可被蚯蚓、蛞蝓(黏虫)、蜗牛和螺蛳等摄入,并在其体内保存下来,但不进行发育,若被鹅吞食后也会感染本病。鹅感染后,幼虫钻入肠壁,经血液到肺,以后再移行到气管。于感染后第7天,就可在气管中见到虫体。感染后18~20天,气管中的虫体发育为成虫并产卵。比翼线虫的成虫主要寄生于鹅的气管内,也可以寄生在支气管和小支气管中。
流行病学 气管比翼线虫可感染鹅、鸡、火鸡、鹌鹑等多种禽类,并主要侵害幼禽。幼鹅发病,死亡率较高,成年鹅感染,主要成为带虫者,很少出现特征性症状。
气管比翼线虫的感染途径为消化道。蚯蚓、蛞蝓(黏虫)、蜗牛和螺蛳作为气管比翼线虫的贮藏宿主,在本病的传播中起重要的作用。
临床症状:在幼鹅气管内有3~6条虫体,即出现症状。病鹅表现为精神不振,生长停滞,消瘦,食欲减退,乃至废食,有的口内充有泡沫状液体,腹泻,粪便红色带黏液,肛门周围被毛沾污而粗乱等症状。特征性的症状主要是呼吸困难,当气管、支气管内被虫体阻塞时,病鹅常伸颈张口吸气,并常伴发咳嗽和打喷嚏,时常摇头以甩出气管内的黏液和虫体,最后可因衰竭或因虫体大量堵塞窒息而死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