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因素:日粮中某些营养元素不足或不平衡可引起啄羽癖。如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过低、氨基酸不平衡、粗纤维含量不足,钠、铜、钴、锰、钙、铁、硫和锌等矿物质不足都可能成为鸭啄羽症的病因,尤其是钠盐不足使鸭喜啄食带咸味的血。日粮中钙、磷比例失调也可引发鸭啄羽;含硫氨基酸(如蛋氨酸)缺乏引起啄羽癖已被很多人认同。另外,日粮中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D、维生素E和泛酸缺乏,使鸭体内许多与代谢关系密切的酶和辅酶的组成成分缺乏,也可导致鸭体内代谢机能紊乱而发生啄羽症。
环境因素:养殖环境恶劣,如饲养密度过大,圈舍通风不良,过湿、过热,氨气和二氧化碳畜积超过鸭群忍受程度,光线过强或光线明暗分布不均等等,均可导致鸭啄羽癖的发生。肉鸭24日龄左右翅膀上管羽开始生长,皮肤发痒,如果密度过大,鸭相互碰撞,痒感加剧。新生的管羽很嫩,根部带血,鸭梳理羽毛时,易造成皮肤出血,造成其他鸭追啄。
有啄羽癖的鸭和被啄伤的鸭,要尽快挑出,隔离饲养与治疗。建议先检查一下鸭舍的通风、卫生以及养殖密度等情况,如果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啄羽,要切实改善饲养管理,清除各种不良因素或应激原的刺激,如饲养密度要适中,不宜过分拥挤,搞好通风换气等。如是营养因素导致的啄羽,要注意补充营养。在饲料中添加0.3-0.5%的食盐或连续添加0.2-0.5%的芒硝3-5天,对缺乏食盐引起的啄羽癖有治疗作用;每只鸭每天投服0.5-1克石膏粉,可治疗因饲料中缺乏含硫氨基酸引起的啄羽癖。另外要增加饲料中含硫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