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鸭群周围环境中。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主要通过鸭皮肤外伤和黏膜损伤感染发病。如种蛋被污染,会造成胚胎早期死亡;刚出壳的雏鸭在孵坊内可通过脐孔感染发生脐炎,出现大量死亡。此外,鸭群密度过大、拥挤、鸭舍潮湿或通 风不良、鸭营养不良等都能促发本病。
临床症状:鸭脐炎型葡萄球菌病常发生于出壳后1周内的雏鸭。患病雏鸭体质瘦弱,精神委靡,食欲废绝,卵黄吸收不良,腹围膨大,脐部发炎肿胀,常因败血症死亡。
鸭皮肤型葡萄球菌病多发生于3~10周龄鸭,常因皮肤外伤感染。患病鸭局部皮肤发生坏死性炎症或腹部皮下炎性肿胀,皮肤多呈蓝紫色,触诊皮下有波动感。病程稍长的病例,皮下化脓坏死,并引起全身感染,食欲废绝,最后因体质衰竭而死。
鸭关节炎型葡萄球菌病经常发生于青年鸭或成年种(蛋)鸭,跖、趾关节肿胀、跛行,病程往往较长。
鸭内脏型葡萄球菌病常发生于成年种(蛋)鸭,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有腹部明显下垂。
剖检病变:脐炎型病死雏鸭,脐部坏死,卵黄吸收不良、稀薄如水。皮肤型病鸭,皮下有出血性胶胨样浸润,胶胨液呈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的病例也有坏死性病变。
关节炎型病鸭,在关节囊内或滑液囊内有浆液性或纤维素性渗出物;病程稍长的病鸭关节囊内有干酪样坏死物质。
内脏型病死鸭,肝脏肿胀、质地较硬、表面呈黄绿色,脾脏稍肿,泄殖腔黏膜有时可见坏死性溃疡灶,腹腔内有腹水和纤维素性渗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