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鸭、半番鸭和麻鸭等均有发病死亡,但以番鸭易感性最强、死亡率最高。经调查发现该病多发于8~90日龄鸭,番鸭多集中于10~32日龄、50~75日龄 两个日龄段发病,尤其是前一日龄段的雏番鸭发病更为多见;麻鸭多见于产蛋前后的发病;半番鸭多见于1月龄以上的发病。
不同品种、不同日龄鸭感染该病后发病率、病死率差异较大,日龄愈小,其发病率、病死率愈高。以8~25日龄雏番鸭发病率、病死率最高,发病率高达 100%,病死率95%以上;其次是50日龄以上番鸭,发病率80%~100%,病死率60%~90%。在半番鸭,发病率20%~35%,病死率60%; 在麻鸭,尤其是开产的成年麻鸭,发病率低,病死率也较低,主要表现为产蛋下降。
目前,该病在我国福建、浙江、广东等地均有发生,但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有的患病鸭可并发或继发鸭传染性浆膜炎或雏鸭副伤寒(在雏鸭)、大肠杆菌病、鸭霍乱(在中、大鸭)。
临床症状:病鸭精神高度沉郁、不愿活动;全身乏力,软脚,多蹲伏;无规则地摆头,有的扭颈或转圈;食欲和饮欲减退;严重腹泻,排白色或绿色稀粪,肛周羽毛沾有多量粪便。病鸭最具有特征的剖检病变为脾脏、肾脏、肝脏、胰腺有数量不等、针尖大的白色或红白色坏死点;肠道可见出血及出血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