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特点:本病主要是侵害3-15日龄的雏鸭,此时期的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在本病开始流行时,发病雏鸭多在10-14日龄之间。随着本病的流行,发病雏鸭的日龄提前到1周龄之内,最早在3日龄就开始发病,死亡率可达90%-95%。17-25日龄的雏鸭发病较少,死亡率为16%-25%。4-5周龄的幼鸭则很少死亡。
本病不危害成年鸭和其它家禽,流行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冬季发病较多,死亡率也较高。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鸭舍内湿度过大等均能促使本病的发生。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病愈鸭的粪便中能够持续排出病毒1-2个月。
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5天,少数为8-12天。雏鸭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几乎全部雏鸭都在发病后3-4天内死亡。开始时病鸭无精打采,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或背部着地,转圈、下蹲,两脚呈痉挛性踢动,死前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态。通常在出现神经症状后几小时或几分钟内死亡。有些病例发病很急,病雏鸭常没有任何症状而突然倒毙。发病后没有死亡的雏鸭,生长缓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