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病原是后睾科的华支睾吸虫(中华支睾吸虫),虫体扁平,柔软,半透明,柳叶状,大小为10-25毫米×3-5毫米,口吸盘大于腹吸盘,二者相距较远。两条盲肠,直达虫体后端。虫卵黄褐色,内含毛蚴,大小为27-35微米×12-20微米,一端有小盖,盖两侧有肩峰样突起,底端有一小突起。
该虫主要寄生在犬的肝胆管内,所产虫卵随粪便排出,入水后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钉螺吞食,再在螺体内发育成胞蚴、雷蚴和尾蚴,其发育时间约需100天。此后,发育成熟的尾蚴从钉螺逸出,在水中游动时,又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淡水虾)吞食,再在鱼体各部(肌肉内最多)经20余天的发育,即成椭圆形的囊蚴。
当犬吞食含有囊蚴的生鱼或虾后就会被感染。幼虫再在终末宿主体内经一个月的发育,再成为成虫,并重新开始产卵。
犬肝吸虫病 - 症状:病犬轻度感染几乎没有症状。当狗狗严重感染时,其表现是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并有腹泻、消瘦、贫血、全身无力症状,此时还肝脏肿大,出现黄疸,肝细胞也变性萎缩,逐渐引起肝硬化。
剖检时可见胆囊肿大、胆管变粗,胆汁也较浓稠,胆管和胆囊内还可见许多虫体和虫卵。肝的表面还有结缔组织增生,有的还有肝硬化、脂肪变性和嗜酸性球增高症状。
犬肝吸虫病 - 诊断:该病的确诊,除根据本病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外,还必须经实验室进行诊断,即可用直接水洗沉淀法或甲醛乙醚沉淀法进行粪便的检查,发现虫卵即可作出确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