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脓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为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能运动,菌体一端有一根鞭毛,细菌大小为1.5~3.0µm×0.5~O.8µm,单在或成双排列,偶见短链。
流行病学
该病主要危害雏鸡,发病多为1~35 日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低不一,有时高达50%,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据刘尚高等(1987)报道,我国流行的鸡绿脓杆菌主要是血清Ⅳ型,属于IATS9型。
绿脓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中,并可在正常人、畜肠道及皮肤上发现,本菌通常多见于创伤感染,因此该病的发生与环境的污染及疫苗的注射有一定关系。
临床症状:病鸡主要表现吃食减少,精神不振;不同程度下痢,粪便水样,呈淡黄绿色,严重病鸡粪中带血;腹部膨大,手压柔软,病鸡后期呈腹式呼吸;有的病鸡眼周围发生不同程度水肿,水肿部破裂流出液体,形成痂皮,眼全闭或半闭,流泪;颈部皮下水肿。严重病鸡两腿内侧部皮下也见水肿。
病理变化:病鸡颈部、脐部皮下呈黄绿色胶冻样浸润,肌肉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内脏器官不同程度充血、出血。肝脏脆而肿大,呈土黄色,有淡灰黄色小点坏死灶。胆囊充盈。肾脏肿大,表面有散在出血小点。肺脏充血,有的见出血点,肺小叶炎性病变,呈紫红色或大理石样变化。心冠脂肪出血,并有胶冻样浸润,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腺胃粘膜脱落,肌胃粘膜有出血斑,易于剥离,肠粘膜充血、出血严重。脾肿大,有出血小点。气囊混浊、增厚。
人工感染病鸡的病变为注射部位呈现绿色的蜂窝织炎,免疫器官淋巴组织萎缩,淋巴细胞排空。脾鞘动脉周围纤维素性变性,多数鸡见化脓性脑膜脑炎,少数见局灶性肝坏死和间质性心肌炎,个别鸡肺小叶出血性坏死性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