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养殖,想省钱,下载我!
35941严选APP 下载
看图说病
鸡的病毒性关节炎症
 
概述:
鸡病毒性关节炎(Viral Arthritis)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鸡的重要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关节滑膜、腱鞘和心肌,引起足部关节肿胀,腱鞘发炎,继而使腓肠腱断裂。病鸡关节肿胀、发炎,行动不便,跛行或不愿走动,采食困难,生长停滞。
详细内容:
鸡呼肠孤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从许多种鸟类体内分离到。但是鸡和火鸡是目前已知唯一可被引起关节炎的动物。病毒在鸡中的传播有两种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虽然有资料表明,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但水平传播是该病的主要传染途径。病毒感染鸡之后,首先在呼吸道和消化道复制后进入血液,24~48h后出现病毒血症,随后即向体内各组织器官扩散,但以关节腱鞘及消化道的含毒较高。排毒途径主要是经过消化道。 试验表明,由口腔感染SPF成年鸡,4天后可从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股关节分离到病毒,14~15天后含毒量明显降低。感染后的在股关节内存在3周,14~16周后,仍能从传染鸡的泄殖腔发现病毒。因此,带毒鸡是重要的传染源。    鸡病毒性关节炎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因鸡的年龄不同而有差异。鸡年龄越大,敏感性越低,10周龄之后明显降低。一般认为,雏鸡的易感性可能与雏鸡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有关。 自然感染发病多见于4~7周龄鸡,也有更大鸡龄发生关节炎的报道。发病率可高达100%,而死亡率通常低于6%。在山东部分地区进行的一次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11万羽肉仔鸡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阳性率达75.2%,5万羽蛋鸡中阳性率为23.5%。 本病大多数野外病例均呈隐性感染或慢性感染,要通过血清学检测和病毒分离才能确定。在急性感染的情况下,鸡表现跛行,部分鸡生长受阻;慢性感染期的跛行更加明显,少数病鸡跗关节不能运动。病鸡食欲和活力减退,不愿走动,喜坐在关节上,驱赶时或勉强移动,但步态不稳,继而出现跛行或单脚跳跃。 病鸡因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和饲料而日渐消瘦,贫血,发育迟滞,少数逐渐衰竭而死。检查病鸡可见单侧或双侧蹑部、跗关节肿胀。在日龄较大的肉鸡中可见腓肠腱断裂导致顽固性跛行。 种鸡群或蛋鸡群受感染后,产蛋量可下降10%~15%。也有报道种鸡群感染后种蛋受精率下降,这可能是病鸡因运动功能障碍而影响正常的交配所致。
注意事项:
对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预防是控制本病的唯一方法。由于Reo病毒本身的特点,加上现代养鸡的高密度,要防止鸡群接触病毒是困难的,因此,预防接种是目前条件下防止鸡病毒性关节炎的最有效方法。为了防止本病流行,在国外研制出了许多种弱毒苗和灭能的禽呼肠孤病毒疫苗,并制定了相应的免疫程序。目前国外应用的弱毒疫苗有通过鸡胚72代致弱的S-1133弱毒株,可饮水免疫30周龄或10~17周龄种鸡,其后代能抵抗经口攻毒;完全减毒疫苗P100苗,此苗是用S-1133毒株通过鸡胚传235代后,再通过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100代致弱而成。P-100苗可用于1日龄雏鸡,皮下接种,经14日后免疫雏鸡能抵抗同源病毒的攻击。还有UMI-203弱毒苗,盖淼对8~18周龄的种鸡无致病力,但对雏鸡的毒力很强。该苗的优点是交叉免疫比S-1133株强,因其抗原性较宽。    由于雏鸡对致病性病毒最易感,而至少要到2周龄开始才具有对病毒的抵抗力,因此,对雏鸡提供免疫保护应是防疫的重点。接种弱的活疫苗可以有效地产生主动免疫,一般采用皮下接种途径。但用S-1133弱毒苗与马立克氏病疫苗同时免疫时,S1133会干扰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效果,故两种疫苗接种时间应相隔5天以上。无母源抗体的后备鸡,可在6-8日龄用活苗首免,8周龄时再用活苗加强免疫,在开产前2~3周注射灭活苗,一般可使雏鸡在3周内不受感染。这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控制鸡病毒性关节炎的方法。将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结合免疫种鸡群,可以达到很好的免疫效果。但在使用活疫苗时要注意疫苗毒株对不同年龄的雏鸡的毒性是不同的。    一般的预防方法是加强卫生管理及鸡舍的定期消毒。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对鸡舍彻底清洗和消毒,可以防止由上批感染鸡留下的病毒的感染。由于患病鸡长时间不断向外排毒,是重要的感染源,因此,对患病鸡要坚决淘汰。
关注此文的人还关注了
 
 
鹅毒清
世纪冰凉VC
禽快肥
氟苯尼考(98% 7
杆浆特灵—大肠杆菌、
替米考星(98% 5
相关文章
 
如何预防禽流感病毒
鸡禽类
新城疫的流行特点、临床症
鸡禽类
董娇玲:冬季蛋鸡难养的原
鸡禽类
董娇玲:蛋鸡舍科学合理补
鸡禽类
鸡心包积水(安卡拉病)病
鸡禽类
鸡滑液囊(霉形体)支原体
鸡禽类
新城疫症状及治疗方法
鸡禽类
特种养殖新项目元宝鸽
鸡禽类
 
品 牌 推 荐
西嘉研
 
猪用
禽用
 
牛羊
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