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春、夏潮湿季节发生较为严重。最早可见于3日龄的雏鸭,通常多见于10日龄~25日龄的鸭群,发病率30%~90%,病死率60%~80%,病愈鸭大部分成僵鸭。
本病的潜伏期5天~9天,病程2天~14天。急性死亡病例往往看不到明显症状,病程稍长的可见病鸭精神不振,羽毛蓬松,直立无光泽,全身乏力、脚软,呼吸急促,濒死鸭全身震颤,卧地不起,最后衰竭死亡。病程一般2天左右。病变的肝脏出现灰白色斑样病灶,病灶大小不一,自针尖至米粒大小,边缘不整齐、无光泽。脾脏肿大呈黑紫色斑点状。胰腺苍白,表面有白色细小斑点,形状呈圆形,较规则。
尽管关于该病的病原说法不一,但比较一致的是它是一种病毒病,防治以疫苗免疫和接种抗体为主,同时配合做好饲养管理方面的改善。
建议 1日龄~3日龄每羽2倍量鸭肝苗滴口,或1日龄~3日龄每羽肌肉注射鸭花肝灭活疫苗0.2毫升~0.3毫升,或5日龄前后每羽雏番鸭肌肉或颈部皮下注射0.5毫升。
一旦发病,紧急注射花肝抗体,每只0.5毫升~1毫升或用新感康加肌腺康饮水治疗。
辅助治疗 以提高免疫力和补充营养为主,可在免疫前后3天用新感康和金维一号(液体复合多维)饮水,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疫苗的效果。
在当前的养殖环境中,鸭群一旦发病,往往是几种病并发,因此控制花肝病首先应免疫好鸭的其他病毒病疫苗或抗体,控制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