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形螨钻入毛囊皮脂腺内,以针状的口器吸取宿主细胞内含物,由于虫体的机械刺激和排泄物的化学刺激使组织出现炎性反应,虫体在毛囊中不断繁殖,逐渐引起毛囊和皮脂腺的袋状扩大和延伸,甚至增生肥大,引起毛干脱落。此外由于腺口扩大,虫体进出活动,易使化脓性细菌侵入而继发毛脂腺炎、脓包。有的学者根据受虫体侵袭的组织中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显著增加,认为引起毛囊破坏和化脓是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流行特点
为接触传染性,先发生于猪的头部颜面、耳朵内部、腹股沟等处的毛囊和皮脂腺,而后逐渐向其他部位蔓延。本病痛痒轻微或没有痛痒,脱皮也不严重,不同于疥螨。但是,病变部皮肤无光泽、粗糙,毛跟部有针尖、米粒以至胡桃大小的白色囊,或发生脓肿和脓疱。有的病猪皮肤增厚、凹凸不平而盖以皮屑,并发生皱裂。
临床症状
猪蠕形螨病一般先发生于眼周围、鼻部和耳基部,而后逐渐向其他部位蔓延。痛痒轻微,或没有痛痒,仅在病变部位出现针尖、米粒甚至核桃大的白色囊。囊内含有很多蠕形螨、表皮碎屑及脓细胞,细菌感染严重时,成为单个的小脓肿,最后连成片。有的患猪皮肤增厚、不洁,凹凸不平而盖以皮屑,并发生皱裂。
诊断
本病的早期诊断较困难,可疑的情况下,可切破皮肤上的结节或脓包,取其内容物作涂片镜检,以发现病原体。猪蠕形螨感染时应与疥螨感染相区别,本病毛根处皮肤肿起,皮表不红肿,皮下组织不增厚,脱毛不严重,银白色皮屑具黏性,搔痒不严重。疥螨病时,毛根处皮肤不肿起,脱毛严重,皮表红而有疹状突起,但皮下组织不增厚,无白鳞皮屑,但有小黄痂,奇痒。
防控措施
发现病猪时,首先进行隔离,并消毒一切被污染的场所和用具,同时加强对患畜的护理。治疗可采用下述药物:
1)威远金伊维,每公斤拌料500公斤饲料,连用7天。
2)爱普利,1毫升/33公斤体重,一次皮下注射,隔15天后重复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