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956年方定一等首先在我国发现本病,命名为小鹅瘟,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有本病的流行,国外,1962年波兰的Wachink首先对本病报道,其后世界有许多国家亦有本病的报道,称Derzsy氏病,鹅心肌炎病或渗出性肠炎等。
[病原]:鹅细小病毒,20-22nm,不同菌株均具相同抗原性,无血凝性。
[易感性]:鹅、野鹅、天鹅和番鸭。多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鹅。
[传染]:经粪便排出病毒污染环境、饲料或饮水,通过消化道和蛋传染。
[病症]:潜伏期3-5天。厌食、衰竭和死亡,幼龄100%死亡,日龄较大者软弱,活动缓慢。下痢,发育迟缓,死亡率10%~30%。
[病变]:肠道充血与出血,肠道有“腊肠样”栓子。心肌、心外膜点状出血。脾、肝、肾、胰肿胀出血。肺水肿,肝周炎,腹水。核内包含体。
[诊断]:病史(发病日龄)和病变,分离和鉴定病毒。在易感小鹅上复制疾病。血清学诊断。(琼扩,ELISA,中和,FA等)。
[防治]:
1、不从疫区或疫场引进雏鹅或种蛋。
2、疫苗接种:母鹅于产蛋前3-4周进行免疫,一个月后所产的蛋可留作种用,雏鹅获得母源抗体抵御小鹅瘟病毒感染。易感雏鹅可用高免血清或蛋黄防治。
3、一旦发病,应速确诊并及时隔离、封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