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夏秋高温季节在全国多个省市发生以高热不退、病因多样、病情复杂、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治疗困难的猪病,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猪“高热病”。这种病给生猪产业发展和养殖户(场)造成了重大损失,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的养猪积极性。目前,在部分省市已发生了猪“高热病”,成为影响一些地区养猪业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应引起广大养殖场朋友的高度重视,百瑞药业对近几年猪“高热病”病例进行解剖和化验,对病例逐一做过病原分离,在每次疫情流行时,约有90%以上的病例都有附红细胞体病原(高热病90%以上都有附红细胞体参与),附红细胞体病是目前养猪业中广泛流行的一种以贫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近年来由于该病引起的猪只死亡,使养猪业蒙受严重的损失。
流行病学
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但以仔猪和长势较好的架子猪死亡率较高,发病期间
死亡率和淘汰率达30%~50%。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在温暖季节,气温在20℃以上,湿度70%左右,特别是阴雨后最多发生,尤其在吸血昆虫大量孳生繁殖的夏秋季节,呈地方性流行性。
传染途径
主要由吸血昆虫、猪虱、蚧螨、蚁和污染的针头水平传播;也可经公母猪交配,经子宫胎盘垂直传染给仔猪。
临床症状
急性型。此类型病例较少见,多表现为突然发病死亡,死后口鼻流血,全身红紫,病程为数十分钟到3天。
亚急性型。发病初期,患猪精神浓郁,食欲减退,饮欲增加,体温40℃~42℃,高热稽留;后食欲废绝,饮欲明显下降;患猪颤抖,转圈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尿少色黄,病初患猪排羊蛋样粪球,外附着黏液或黏膜;后期拉稀或有时与便秘交替出现。有的病猪耳朵、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并且毛孔出现淡黄色汗迹,有的病猪两后肢发生麻痹,不能站立,卧地不起;有的病猪流涎,呼吸困难,咳嗽,眼结膜发炎。病程3天~7天,或死亡或转向慢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