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特点
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卫生条件差及饲养管理不当的鸡场,大肠杆菌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发生水平传播,也可以通过污染的种蛋垂直传播。
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胚胎及雏禽死亡 大肠杆菌性卵巢炎或输卵管炎使病原直接进入种蛋或污染菌进入蛋内导致胚胎感染,引起鸡胚在出壳前或在出壳后2—3天死亡,也有在出壳后3周内陆续死亡的。死亡胚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卵黄不吸收,呈黄绿色粘稠状物,有的甚至变成干酪样。出壳后死亡的病雏,主要病变为卵黄吸收不全,呈黄绿色或其它色泽,有时变为干酪样。
2、气囊炎 主要发生于5—12周龄雏鸡,6—9周龄为发病高峰。已感染鸡败血霉形体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鸡对大肠杆菌特别敏感,主要表现为轻重不一的呼吸道症状,轻者不易察觉,重者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一般死亡率达20%—30%。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气囊、心和肝。气囊混浊增厚,严重时可见干酪样沉积物,明显的粘连性心包炎和纤维素性肝周炎,表现为心包膜混浊增厚,心包积液,呈淡黄色,略粘稠。
3、急性败血症 易发生于育成鸡群和成年鸡群,死亡对象是体质良好、嗉囊一般比较充满的鸡,此病经过快、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胸肌充血,肝急性肿大,呈铜绿色,有时肝表面可见灰白色针尖状坏死点,胆囊扩张,充满胆汁,脾、胃肿大。
4、腹膜炎 一般可由直接或间接感染而引起,直接感染往往由病原侵入机体后通过血流而发生,直接由腹腔感染大肠杆菌,临床上常可引起突发性死亡,其主要病变是腹腔内充满纤维素性渗出物和游离卵黄液。继发感染一般都以输卵管感染后病原上行到卵黄囊,促使卵黄囊脱落入腹腔或卵黄囊破裂后卵黄液漏入腹腔而发病。主要病理变化是整个卵黄落入腹腔,常与内脏粘连在一起,结成饼状。如卵黄囊破裂,则整个腹腔充满油脂状卵黄液,并常有特殊的腥臭味。
三、免疫
对发病严重的鸡场,可用本地分离株制备多价油剂灭活苗进行预防,产蛋鸡74日龄和100日龄左右进行两次免疫,肉鸡在8—10日龄免疫一次,可使鸡群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使用大肠杆菌油剂灭活苗,往往免疫后有些不适反应,如鸡群采食减少,精神萎顿,若疫苗注射腿部肌肉,个别出现局部肿胀呈炎性反应,以上反应大部分是一过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