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的通风
通风是肉鸡养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通风可以排出舍内的灰尘、有害气体、病原微生物等,增加棚舍内空气含氧量,调节鸡舍内各个部位的温度平衡,控制舍内湿度等。其目的是创造适宜的鸡舍环境条件,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1.1雏鸡时应适时通风
大部分养殖户判断通风的标准是鸡舍内的味道,认为氨气味不浓烈就不需要通风,尤其是10日龄前的雏鸡不需要通风。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观念。通常在肉鸡20~30日龄陆续出现大肚子鸡,鸡只张口呈腹式呼吸,采食量下降,死亡数量急剧增加。解剖可见:心包有黄色积液;肺脏呈暗红色肿胀,肺泡有积水;肝脏发黑、肿大,表面有血泡,没弹性,易碎;肾脏肿胀、肾小球出血,输尿管内有尿酸盐沉积。这是因为肉鸡在饲养前期生长旺盛,通风量不够导致空气污浊造成的,并不一定是禽流感肾传支。因其临床症状与流感、肾传支相似,所以常常被误诊为流感、肾传支,治疗后鸡群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死亡继续增加,有的死淘率高达40%,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个人为人,这种原因引起的病症应称为“养殖环境不良,机体缺氧导致的机体内循环中毒综合症”。简单地说,雏鸡从1日龄开始,就不停地采食高热量高蛋白饲料,不停地排泄出粪便、呼出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泄物在高湿高温的环境下腐败,产生大量的氨气等有害气体。随着日龄的增加,因鸡舍通风量小,不能将有害气体排出,鸡群长时间笼罩在恶劣污浊的环境中,20日龄后症状慢慢凸显出来,所以饲养前期保持良好的通风,保持空气新鲜至关重要。
1.2发生呼吸道病时应加强通风
鸡患呼吸道病后,大部分养殖户不敢通风换气,认为通风会加重病情。实际鸡患呼吸道病时,更应加强通风,通风有助于排出鸡舍内的病菌数量,有助于疾病恢复。
1.3不可过度依赖风机通风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刮粪机、自动水线、自动上料机、采暖炉、湿帘、温控探头、变频风机等现代化养殖设备有了,但养殖效益并未出现明显的增加。这是因为养殖户对标准化鸡舍的建造缺乏认识,在设计时没有统一的科学标准,进风口、出风口、湿帘的安装位置也比较随意,而养殖户又过度依赖现代化设备进行通风,所以,常常出现因通风不合理导致鸡群发病。如用温控设备控制排气扇通风,温度设定在28℃时打开排气扇,温度虽然保持在28℃,但棚舍内没有负压对流换气,空气也会非常污浊。如果取暖设备设定的温度高了,排气扇就会不停的工作,舍内环境形成强对流,鸡群容易发生感冒等疾病。因此,安装了硬件设备的鸡舍还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通风。
需要强调的是,设计进风口时,风口一定不能直接吹到鸡身上,以防止鸡群受凉感冒,可以根据鸡舍的情况,每间房屋的屋檐下安装一个直径约15~20厘米的通风管,让进入棚舍的冷空气进行温度缓冲,通过控制通风管开启的数量,结合小排气扇工作,再根据不同日龄调节通风量,达到通风换气的效果,这样既能起到通风换气的效果,鸡群也不容易感冒。
2、适宜的温湿度
对于现代化的鸡舍,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是关键,不要忽高忽低。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不要忽略湿度。养殖过程中,高温低湿容易造成机体脱水,肾脏、肝脏负担过重,造成循环不畅,肝肾功能损伤,易诱发疾病。寒冷季节气候干燥,湿度低,再加上风机的作用,鸡舍内部的水分大量的流失,极易造成机体脱水,所以,加湿也是寒冷季节养鸡的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