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养殖:从苗种养殖至成鱼阶段。春末夏初,做到尽量早投苗,利用广东有利的气候和水土条件,延长中华鳖苗生长时间。期间,在鱼塘里配置增氧机实现机械增氧,按10:1比例投放鲩鱼、鳙鱼、?鱼苗和虾苗。秋末冬初,搭建保温大棚,让中华鳖继续摄食生长。这样,从投苗到收获15个月,就可以获得普通商品中华鳖,且能够实现平均亩产2500公斤。第二次养殖:在第一次养殖基础上,挑选部分体格健壮无损伤的雄性中华鳖继续养殖一年。为降低损耗率,养殖投放密度必须控制在200只/亩以内,通过二次养殖,中华鳖规格就可以达到2~2.5公斤/只,市场单价高达140~160元/公斤。在二次养殖过程中,混养鱼虾起到重要作用,鱼虾激发了中华鳖的生命活力,被称为仿生态绿色有机产品,其肉质、口感和风味颇似野生鳖,满足了市场对优质高档中华鳖的需求,而且给养殖企业和渔民以超值回报。
无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养殖,人们主要通过投喂以鱼粉为主要原料的专用配合饲料养殖中华鳖,而虾和鱼的地位是从属的,作用是次要的,主要任务是功能性配套服务。一方面中华鳖追逐体弱幼小的活鱼虾,病鱼死虾就成为其天然优质饲料,保证了中华鳖充满活力,一方面鱼虾主要功能是清除中华鳖排泄的粪便,调节、净化和稳定鱼塘水质,有效控制中华鳖养殖病害发生。
二、以鱼为主导的模式及其技术
因为广东珠三角地区的水产养殖已经成为资金和技术密集性产业,其鱼虾鳖混养模式不大适合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而其原理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普通鱼塘也可以采用鱼虾鳖混养模式及其技术,但是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创新,采用以鱼为主导的鱼虾鳖混养模式及其技术。根据目前广东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鱼虾鳖混养的成功实践,其主要环节及其关键技术如下:
1.营造池塘环境
宜选择环境安静、背风向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每口面积3~5亩、水深1.5~2米、淤泥较少的池塘。池塘四周要设置30厘米高以上的防逃围护设施。设施可用砖石砌成,也可用石棉瓦或塑料板等材料围建,转角和接口处要平整、无缝隙。在离池塘1米左右远处设置饲料台,池中搭建“晒背台”(拱型的毛竹架)。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然后注入50~60厘米深的水,再每亩施以腐熟发酵后的有机肥料100~150公斤,以培养浮游生物。在鱼池浅水处移人一圈水花生或空心菜等,其覆盖面占池水面的20~25%。注意水草移入前必须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等杀菌消毒,以免将病菌和寄生虫带人池内。因生态立体养殖池内养殖密度较高,为了改善水质和防止鱼虾浮头,必须配备1~2台增氧机,以便及时增氧。
2.合理放养苗种
以鳙鱼、鲩鱼为主,占70~80%,适当搭配养鲢、鲫等家鱼和虾,一般每亩投放200~250尾,放养时间为春节前后。虾种的放养:宜放养当年的虾苗。抱卵青虾一般在4月份放养,每亩放5~8公斤;虾苗一般在6月下旬和7月中上旬放养,亩放量为3~5万尾。宜放养人工培育的鳖种,规格一般为每只0.15~0.25公斤。放养前必须用食盐或高锰酸钾等浸浴消毒,放养量一般为每亩500~1000只。放养时间为5月下旬,水温稳定在25?℃以上时放养为宜。为了补充鳖的生物饵料,在放养鳖种前要有意识地往池内投放一定量的鲜活螺、蚌等贝类,任其繁殖生长,以供鳖去摄食。投放量为每亩投放100~150公斤。
3.养殖日常管理
养鱼管理与常规鱼塘管理基本相同,应注意的是投饲时要远离鳖的饲料台,以免影响鳖摄食。鳖、虾养殖管理:
①饲料:以鳖、虾的专用配合饲料为主。当虾类大量繁殖时,繁殖出来的小虾也是鳖的补充饵料。
②投饲方法:从鳖种放养后第2天开始,在饲料台上投喂饲料,每天上午7~8时和下午5~6时各投喂一次。鳖饲料最好在鱼、虾饲料投喂半小时后再投。
|
|